劳
动
节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对传统工匠技艺的传承,是对职业精神的呼唤,也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底色。
又是一年五一劳动节,本报遴选职业院校、技工院校5位教师,分享他们“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匠人之姿、育人之道,展现勤于创造、勇于奋斗的时代风尚。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颖:
潜心建模技走人生
4月25日,站在讲台上,张颖有些恍惚,他怎么也想不到会回到母校——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名教师。
年9月,张颖踏入成都职院的校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认为自己在这里可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和出息。但后来,张颖发现,自己在这里找到了“一生所爱”。
“我因为技能学得好,从学校走出去读了本科;现在又因为技能,被学校引进成为一名教师。”张颖觉得这是自己和职业教育的缘分。如今,他把学校校训“德行天下、技走人生”当成了自己的最高追求。
背着双肩包,拎着电脑包,说起话来专业术语频现,年出生的张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典型的“技术控”。
“论技能,他万里挑一!”成都职院工商管理与房地产分院工程造价专业BIM(建筑信息模型)中心主任韦秋杰介绍,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被誉为建工领域在互联网时代的第二次革命。
张颖深知,技能的提升需要更进一步的学习。他认真准备专升本考试,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西华大学录取。年校招,张颖从众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被一所央企录取。
就在张颖对工作充满憧憬时,成都职院向他发出了一个特别的邀约:回校组队参加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张颖毫不犹豫辞掉工作,回校投身BIM的研究和备赛。“一是对BIM技术的热爱,自己能有更多时间潜心研究BIM技术的落地应用;二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向往。”
“整个学校,深夜经常只有我们机房的灯亮着,节假日、周末都在备赛。”7月校赛、9月省赛,在学校和分院的全力支持下,张颖和团队都拿下冠*,顺利进入全国决赛并摘得铜牌,张颖获得“全国技能能手”称号。其间,他还代表中国参加了年金砖国家未来技术技能国际挑战赛—BIM赛项,获得第一名,并获得“中国最佳选手”称号。
随后,成都职院在符合相关*策的情况下,破格录取张颖为学校专任BIM实训教师。“一方面我们需要这样的技术能手深入教学,另一方面更是需要他激励更多职教学生。”成都职院城市建设学院*总支书记陈宜华说。
“这是我给学生做的课件,这个是我录的操作视频……”年12月,张颖正式开始了BIM实训教师生涯。如今,他开设的“BIM建模与应用”成为一门抢手的选修课。
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也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赛,张颖是国家集训队的一员。“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如果能代表中国参加比赛,也就圆了我的技能报国梦。”张颖说,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称得上大国工匠的人,但自己也深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今,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潜心研究技术,尽心尽责地将自身所学一一传授给学生,让更多学生能以一技之长投身新时代建设。这是他正在进行的事业。
杭州技师学院教师蒋应成:
完美喷漆成就梦想
最近,团中央公布的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集体)入围名单中,杭州技师学院青年教师蒋应成入选。
蒋应成的老家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初中毕业后,通过当地教育帮扶计划,他成了保山技师学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修班的学生。
年,杭州技师学院到保山选拔优秀技能学生,年仅16岁的蒋应成表现优异脱颖而出。“我从小就对汽车和颜色感兴趣,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设有汽车喷漆专业的技工学校。”蒋应成说。
蒋应成倍加珍惜学习机会,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和操作上。在入学当年的学生技能运动会上,他崭露头角,以出色的临场发挥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表现优异,学校吸纳蒋应成进入校集训队,并为他制定了培训计划。
年,蒋应成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全国选拔赛上名列前茅并进入国家集训队训练,但在最后的选拔赛上,由于太过紧张,出现了一点误差,获得第二名,无缘世赛。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蒋应成深知要登上世界级技能大赛的最高舞台,得付出十二分的努力。根据比赛标准,0.01毫米是汽车喷漆项目对油漆厚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六分之一。要达到这个标准,双手就要有更好的稳定性。学校教练组想了很多办法,如让他用打磨机把鸡蛋壳去掉,保证鸡蛋膜不破;在手上挂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再来喷油漆……由于长时间拿砂纸打磨门板和手握喷枪,蒋应成的双手起了不少茧子。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年,蒋应成再次进入国家集训队。为了喷出完美的喷漆,他进入“疯狂训练”模式,最长有60多天没出校门。
最终,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蒋应成力压英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选手,获得汽车喷漆项目冠*,使我国首次实现该项目冠*蝉联,也是世界技能大赛史上该项目首次蝉联。
千锤百炼中,蒋应成成就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现在,他是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浙江省特级技师,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教练团队成员。
如今,在云南施甸和贵州天柱、黔东南台江等地职业院校,蒋应成成立了工作室、工作站,定期给当地学生授课并进行技术指导。他还经常去许多技工院校宣讲自己的求学经历和对工匠精神的理解,鼓励青年学子勇敢追梦。
“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希望更多青年人能秉承工匠精神,投身技能,扎实学习,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才华。”蒋应成说。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陶科:
推拿按摩干出名堂
今年39岁的陶科,手指关节、肘关节处有一层老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靠手吃饭的。的确,16年前,大学毕业的陶科选择了推拿按摩这个在世俗眼里并不“光鲜”的职业。
但陶科认为,推拿按摩能带给社会健康,是有益于社会的职业。凭着这份真爱,陶科干出了名堂,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人才、最美巴渝工匠等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殊荣。
年7月,陶科被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作为高端专业人才引进,成为一名全职教师。该校是西南地区高职院校中唯一开办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陶科是这个专业的带头人。
“目前,社会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紧缺,未来社会,有关健康养老的职业大有可为。”作为一名职教人,陶科不再囿于单一的技能培训,而是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任务,着眼于在人才培养整体方案上、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上,在课程打造、团队协作、创新创业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获得感。
现在,陶科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了科技研发上。通过“重庆市智慧养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养老服务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团队目前开发的智慧养老健康管理系统、智慧输液监控仪、康复工程产品科创中心等,在全国高职院校校长联席会等活动中进行了展示与推广。
推拿按摩是有章法的。陶科介绍,中医推拿按摩共有摆动、摩擦、挤压、振动、叩击、运动关节六大类,几百个手法,不经过系统训练或是走“野路子”,根本就达不到防病治病保健的作用,有时候还适得其反,损害身体。
近年来,陶科大师工作室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先后培训高技能人才余人。陶科注重“工匠精神”在师生中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学校平台、青联平台、专家工作室平台,多次率队开展“技能到社区技能到乡村”技术传承培训活动,服务社区居民健康及技能培训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学有专攻,学以致用,产教融合,教学相长。职业教育一定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才会产生巨大的专业能量和服务效果。”陶科说。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赵东宏:
钻研螺母技术担当
“经过次破坏性振动,螺母的核心防松指标值仍然达到优良标准,而国际标准检测振动次数仅为次。”在江苏省扬州市扬力集团生产车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赵东宏指着生产线说。4月初,由他研发的“‘智紧王’免维护防松螺母”正式投入使用,为企业解决了技术性难题。这项技术不仅填补了防松领域国际空白,还摆脱了国外核心技术垄断的束缚。
这是赵东宏针对企业遇到的“痛点”进行的一项技术创新。15年前,他走出*工企业,来到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当教师。在他的带领下,师生团队拿下全国多项科技创新金奖,而每一次技术创新都反哺企业生产需求,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了产业发展。
赵东宏所教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专业课里的核心课程,无论是比赛、就业,还是升学,这门课程都是重点。“教学生和做实验一样,要研究其规律,找对其方法。”在赵东宏看来,带好学生,就像做工程实验一样,只要投入研究钻研,必然会有成果。为此,他抓住各种机会学习高等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教学模式,先后参加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国职业教育进修和培训。
职业院校学生除了理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他将产学研工作和大学生实践创新工作有机结合,在担任学校“机械与热能工程的技术研发”和“先进制造技术研发”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同时,抽出大量时间担任“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学生专业团队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走企业、下车间,在理论和实践中为学生答疑解惑。
年,扬力集团和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赵东宏牵头成立“防松螺母技术攻关团队”,致力于解决企业痛点。在前期制定了多种技术方案之后,团队最终采用楔形通槽螺母、浮动楔形套、特种碟形弹簧等结构,创造性地将防松结构三要素有机结合,研发出了“‘智紧王’免维护防松螺母”。“这个方案是年成型的,前后经过了近次实验。”团队成员赵奕淳说。
这项防松技术不仅超过了国外一流产品,而且成本非常低,打破了国外技术和市场垄断。目前,该项目已获得7项发明专利,并在扬力集团吨热模锻机床上进行应用。“目前,防松螺母使用效果很好,超出预期,大大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扬力集团高级工程师聂玉海说。
“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精准定位、服务生产一线是赵老师多年来的坚持,每一次技术创新都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内动力。”该校智能制造学院*总支书记王庭俊说。
天津职业大学教师王立书:
验光配镜传递力量
春日的天津职业大学校园鸟语花香,眼视光工程学院综合实训室里,教师王立书正在指导眼视光专业学生们进行验光操作。“病例报告的每一项都要把数据填写完整。”“操作时注意要爱护仪器。”“检验完要根据患者情况讲解注意事项。”他对学生的要求贯穿实训的全过程。
王立书是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眼视光工程学院*大年团队*支部书记,同时还拥有全国验光技能大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等多个头衔。年,全国轻工行业开展的第二届轻工“大国工匠”评选中,王立书被授予轻工“大国工匠”称号。
年,王立书考入天津职业大学眼镜技术专业,成为该专业首届学生。在学期间,他在某知名眼镜店实习时发现行业内存在的不少问题。该怎样改变行业乱象,让眼镜行业实现良性发展?这是王立书当时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年,王立书以优异成绩毕业。医院抛来的“橄榄枝”以及学校希望他留校的期望,他选择了后者,成为天津职业大学的一名教师。“一个人的努力可能微乎其微,但如果能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学生,让他们成为眼镜行业的中坚力量,或许能对行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我觉得这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王立书说。
凭着这个信念,王立书33年里一直坚守教学第一线。他对学生的严格是出了名的,配出的眼镜度数相差25度,按说是可以给90分以上的,但在王立书这里就是不合格。“因为对患者来说,是否差这25度,很可能关系到他佩戴起来是否舒适,是否能有效控制度数的发展。”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所有学生都将验光数据的准确性看作头等大事,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王立书在青少年近视、远视、散光、斜视和弱视诊断,以及中老年视疲劳的诊断及渐变多焦点的验配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他用接触过的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面对不同患者时应该怎么做。
王立书带领全体专业教师,根据行业需求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构建了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做”系列课程,在讲解理论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年,他带领学生创业,创建了“天津医视明验光配镜中心”。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为社会解决了6万多名屈光不正和斜弱视患者疑难问题,不仅服务了社会、培养了学生,还为编写《验光技术》教材积累了大量案例,充实了教学内容。
王立书团队重点面向屈光不正、斜弱视、视疲劳患者进行精准验光检查,在眼科和视功能检查领域深入研究,传承洞微察幽的检影验光等绝技,并面向全国开展“特色检影验光”等专项技术培训,推进眼镜行业验光人员专业知识更新和验光技术水平提高。年至今,各类培训班已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验光配镜专业人才。
本文来源
中国教育报5月1日第02版《致敬,新时代能工巧匠!》
作者
倪秀陈欣然蒋亦丰胡航宇缪志聪通讯员王小亮沈妤
责任编辑
张湘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