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胡老师和大家分享关于斜视方面的护眼知识,很多朋友问胡老师,那么斜视通过哪些方式来检测呢?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患有斜视的人数约为3%。斜视是妨碍视觉发育的严重眼病之一,不及时发现和纠正,会破坏视觉功能的发育,使立体视觉缺失,更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脊柱弯曲,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掌握科学的斜视检查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胡老师经常遇到一些孩子患有斜视的家长,其实有部分朋友,很早就发现孩子眼睛有点问题,但是一直没放在心上,导致斜视没能及时发现,延误了最佳治疗期。所以今天胡老师详细和大家介绍一下斜视的检查方式:
主要包括遮盖法、角膜映光法、视野计法和马克多杆检查法。
遮盖法
遮盖法是检查眼外肌功能是不是正常,或者是不是平衡的一种方法。遮盖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一般具有5度以上的隐斜视或斜视都可以查出。遮盖检查法分两眼交替遮盖法及单眼遮盖法。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斜视检查的时候先作两眼交替遮盖法,在查出有眼位不正现象时,才进行单眼遮盖法检查。
两眼交替遮盖法就是让被检者面对有光亮的地方,两眼注视远处(5米处)或近处(33厘米)目标,首先观察患者双眼位置是否平衡,然后拿一个不透光的遮眼器反复交替遮断左、右眼的视线。使被检者两眼不可能同时注视远处物体或者近处物体,观察在轮换遮盖的瞬间,去掉遮盖的眼球有无转动现象。如果没有转动就不是斜视,相反,有转动可以断定是斜视。
单眼遮盖法:受检查者两眼注视5米外的物体或33厘米的近处目标。用遮眼器或手于一眼前反复遮盖,需要注意的是,检查过程中,另外一只眼睛始终不加遮盖,再观察两眼转动与否,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只眼。如果受者未遮眼始终固视目标不动,另外一只眼遮盖时偏斜,去遮时又能转至注视标位置,基本可以断定患有斜视,向内转动者为外隐斜,向外转动者为内隐斜,向下方转动者为上隐斜,向下方转动者为下隐斜。
单眼性斜视:假设患者左眼为单眼性斜视。那么,当遮盖患者左眼,右眼注视目标时左眼偏斜,去除左眼遮盖时,两眼均在原位不动。反之遮盖最(正位眼),让左眼注视目标时,则右眼偏斜;但当去掉右眼遮盖时,右眼立即恢复原来注视位置,而左眼则偏向斜视方向,出现两眼均有转动。
交替性斜视:用不透光的遮眼器遮盖患者右眼,并让患者用左眼注视目标,或遮盖左眼用右眼注视目标,去掉遮眼器后,两眼均在原位不动。
角膜映光法(Hirschberg)
对幼儿及弱视者,或不能进行详细检查的患者来说,角膜映光法比较适用,它是一个检查显性共转性斜视的粗略法,其方法是在受检者正前方33厘米处置一灯光,让受检查者双眼注视灯光。角膜光反射点位于两眼瞳孔正正央,则受检者不是斜视;如果角膜光反射出现于一眼瞳孔正中央,而另一只眼在瞳孔缘,则偏斜约10~15度;如果角膜光反射出现于一眼瞳孔正中央,而另一只眼在角膜缘上,则偏斜约45度;如果角膜光反射出现于一眼瞳孔正中央,而另只眼在角膜中心与角膜缘之间的中点处,则斜视度约为25度。
视野计法
一般来说,要检查患者显性斜视的斜视角就要使用视野计法,其方法是将受检者头部固定于架上,检查视远斜视角时,斜视眼正对视野计弧的中心点处,另一只眼注视正前方5米处目标;检查视近斜视角时,让受检者双眼连线的中点(即鼻根部)正对视野计弧中心点处,另一只眼则注视视野弧上中央零度处目标点,然后拿一个手电筒在视野计上往返移动,需要注意的是检查者必须也随着灯光移动面移动,目的是使检者的眼、灯光、受检者的眼能够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灯光映在斜视眼瞳孔中央时,记录灯光在视野计上的刻度即为斜视的度数。
马多克(Modo)杆检查法
马克多杆检查法是检查隐性斜视最常用的检查法。马多克杆又称马氏杆,由多根小玻璃杆彼此平行排列构成,因为柱状透镜具有与其轴平行的光线通过不屈折,与轴垂直光线屈折的性质,因此,让患者通过马氏杆看光源(点状),光线就会成为一条与柱镜轴垂直的光条。
检查患者水平方向眼位时,需要在一眼前戴一水平放置的马氏杆,如果受检者看见的垂直光条能够穿过灯光,说明患者就没有水平方向的斜位;如果垂直光条偏向灯光的一侧,基本断定患者有水平方向的隐斜视。当垂直光条在藏马氏杆眼的同一侧(右眼戴马氏杆,光条在光的右侧),那么,患者就属于内隐斜;如果垂直光条在对侧(右眼戴马氏杆,光条在灯光的左侧),就说明患者是外隐斜。
检查垂直眼位方向时,右眼前戴一垂直放置的马氏杆,如受检者所见水平光条可以穿过灯光点,就可以断定患者没有垂直方向的斜视。如果水平光条偏于灯光的上或下,说明患者有垂直方向的隐斜视。光条在下说明患者为右眼上斜视;光条在上说明患者为左眼上斜视。
上述方法均需要患者高度配合,检查起来比较麻烦,其结果也有差异。通常情况采用前面两种方法即可诊断,当然手术定位需做详细检查。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