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手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媒体聚焦新民晚报专访市一胸外科主
TUhjnbcbe - 2022/7/13 16:34:00
北京什么皮肤科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781492.html
20岁云南姑娘,因剧烈胸痛来医院胸外科范江主任的门诊。胸部CT显示,纵隔部位有一个直径大约30cm的肿物,高度怀疑是“畸胎瘤”。畸胎瘤虽不是恶性,但是体积大,挤压了姑娘全部的胸腔空间,导致她出现难以忍受的痛苦——胸闷、憋气、咳嗽。手术是肯定要做的,但是怎么做,令家属和医生都很纠结……

微创解决30公分畸胎瘤,患者父亲喜极而泣

该院主治医师王兴告诉记者,这位患者的肿物大,空间很小,“如果破了,就可能无法实现根治,万一复发了,会更麻烦。”可是,姑娘的父亲再三请求医生采用微创的手术方法,甚至对此有“执念”:“她还小,胸口一大条切口,可能会无法接受。”最终,经过反复讨论,范江决定带领团队挑战困难,采用他的专利技术——“剑突下胸骨双拉钩”,并在胸腔镜下将肿瘤切除。

剑突在哪?胸前正中,有一块垂直向下的像一把剑一样的骨头,这是胸骨。而剑的“尖”,是一块软骨,它就是“剑突”。

掀开剑突,露出的是一个仅1厘米左右,可进入胸腔的缝隙。这条通道非常狭窄,而只有借助“双拉钩”这一“神器”,将胸骨上抬,才能让缝隙扩大到四五厘米,最多可以扩大到10厘米左右,将纵隔的视野暴露得非常充分,这也是能够得以进行微创手术的核心原因。团队将其纵隔的肿物连同包膜进行了完整的切除,从心包前方和双侧膈神经内部进行了彻底的清扫。手术非常顺利,患者和父亲喜极而泣,如今一家人终于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自主设计适合国人的手术器械

“双拉钩系统”,简单点说,就是一副金属钩子,让过去只能进行传统开胸手术的患者寻到了另一种可能,也令胸腔镜微创手术的适应证得到延展。但这又不是普通的钩子。而且,即便有了钩子,技术不精湛的医生也不敢随意使用。这是由于在胸腔内,大血管和心脏埋于其中,形成手术刀不可触碰的“雷区”,一旦伤及大血管或心脏,后果不堪设想。范江自主设计了“悬吊双拉钩系统”,其实这种钩子最早是被他用来治疗胸腺肿瘤的。他是国内开展“剑突下双拉钩全胸腺切除术”的第一人。

范江告诉记者,年他看了波兰的一位教授的手术视频,展示了一种双拉钩的胸腺切除手术,令他印象非常深刻。那时范医院的医生。此前,国内一般是采取胸骨正中劈开的方式,或是采用从胸腔侧面的入路,从没人想过还有把胸骨提起来这个方法,这使范江眼前一亮。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一门心思地琢磨这个术式。

一开始只是想从国外“拿来”用一下,但是联系了国外的生产厂家后发现,器械并未批量生产。于是范江尝试着联系各种国内医疗器械厂,想自己把双拉钩这个器械做出来。“到底是怎么拉上去的?我想了好多办法,或是用钢丝拉上去,或是用铰链拽上去,有的设计过于复杂,甚至不像手术器械……经过无数次尝试,我们最终选择了一个骨科常用的器械,把它竖起来和拉钩结合在一起,总算做出了样子。前前后后折腾了七八个月,终于在年把它应用于手术。”

范江说,钩子有了之后,切口又成问题。亚洲人的身体不如欧洲人身体宽,如果采用横切口,角度太小手术是无法顺利进行的,改良势在必行。左切口、胸顶切口、心脏下方切口……经过二三十例简单手术的积累,他找到了“最佳打开方式”,并探索在“双拉钩”的辅助下延展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而他的足迹,也开始遍布中国的许多城市……

从艰难推广到手术“好帮手”

范江提到,一开始在国内推广时,过程很艰苦。拉钩有一米多长,每次都要和一位进修医生像装修工人一样背着它去机场。后来,他们对拉钩的设计进行了几次改良,最终将它全部装到了一个箱子里。如今,拉钩医院做胸腺手术的“好助手”,他收到的正反馈也越来越多。比如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主席PeterLitch教授特意问他来要手术视频,表示要让欧洲同行看看中国的手术已经达到何种水平。如今,范江所带领的团队,通过剑突下双拉钩进行胸腺手术已游刃有余。基本上90%的胸腺手术,都用到了这对双拉钩神器。

比如,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眼皮下垂、视力模糊、复视、斜视、哭笑容等),症状严重会使呼吸机无力,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肌无力患者中有65%-80%有胸腺增生,10%-20%伴有胸腺瘤。伴有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所要求的手术方式最为复杂,其中手术入路选择是业内争论的焦点。不过,“剑突下双拉钩全胸腺切除术”问世后,这一难题也有了新的思路。

本文摘自《新民晚报·新民》

记者/左妍

编辑/宣传处蔡诗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体聚焦新民晚报专访市一胸外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