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眼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国家医疗大数据评估的全国最佳临床学科专业中位列第13位。
我院现由眼科、产科与生殖医学中心、新生儿科联合开展婴幼儿眼病筛查,使用的是国际领先的RetCam3眼底成像系统。
三科联动的机制可以强强联合、取长补短,为在我院出生及就诊的婴幼儿最大程度的守卫光明。
为什么要做婴幼儿眼病筛查?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有80%是通过眼睛获得。
当我们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为人父母的我们看着宝宝自然是满心欢喜。
自出生后宝宝会接受定期的儿童保健检查,告诉我们宝宝身高、体重等参数是否正常。但是,宝宝的眼睛是否正常经常被忽略。有研究发现,3岁前儿童有眼部疾病的发病率是5.7%。
婴儿在2岁前无法描述眼部的不适,而三岁前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这一巨大矛盾造成的后果是孩子有眼部疾病但错过了治疗的关键期,等家长发现时为时已晚,治疗效果常常不好。
那怎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应该多加用心,注意孩子是否能追光、追物。抓取物体时是否动作准确,是否有视物眼斜,瞳孔区发白等。但更为重要的,是让宝宝在生后即定期接受眼病筛查,这才是守卫宝宝光明的第一步。
婴幼儿眼病筛查能发现什么问题?婴幼儿眼病筛查可以发现从外到内的眼部病变。婴幼儿眼病可以粗略的分为外眼疾病、眼前节疾病和眼后节疾病。
外眼主要指上下睑、泪器、泪道,外眼疾病常见的包括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小睑裂、倒睫、泪道阻塞、眼睑肿物等。外眼疾病通过肉眼直观的观察较易发现。
眼前节主要指结膜、角膜、前房角、虹膜、晶状体,眼前节疾病常见的包括结膜色素痣、角膜皮样瘤、角膜白斑、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白内障等。
眼后节主要指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相比外眼疾病和眼前节疾病,眼后段疾病不易被发现,家长发现时宝宝已经眼斜、瞳孔发白了,提示疾病进入晚期。因此眼后节疾病是婴幼儿眼病筛查的重点。眼后节疾病多为致盲性眼病,早期发现及治疗部分可避免致盲。眼后节疾病常见的包括:分娩相关视网膜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Coats病、脉络膜缺损、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牵牛花综合症等。
不筛查会有什么后果?不筛查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以实例来说:
我们曾接诊过一个早产儿,矫正胎龄26周,出生体重g,患儿在新生儿科住院至矫正胎龄32周。出院时儿科医生建议行眼底筛查,但患儿家长拒绝。2个月后,患儿家长发现患儿瞳孔区发白来到医生面前,此时患儿已经发生全视网膜脱离(如下图晚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所示)。患儿接受了多次手术及治疗,但术后视力仅为光感。这个患者如果接受眼底筛查,有问题及时行激光或药物治疗是肯定可以控制病情避免失明的。
我们也曾遇到一个1岁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是因为眼痛、流泪来看医生的。到医生面前时已经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继发全视网膜脱离、青光眼(如下图视网膜母细胞瘤青光眼期所示)。因为病情较重,为保住生命这位患者最后行的是眼球摘除术。如果早期发现,我们相信患者是可以保住眼球,甚至可以保住部分视力的。
早发现的好处早发现的最大好处是能早治疗,从而获得较好治疗收益。
我们遇到过一些未行眼部检查,等发现时病情较重,治疗结局颇为遗憾的病例。但也有更多通过早期的眼病筛查发现和积极治疗,并获得良好疗效的病例。前文所述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疾病通过早期发现、科学治疗是可以有一个很好的治疗效果的。
下图所示是一个36周出生的患者,通过眼底筛查发现视网膜*斑颞侧有小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体,通过早期激光治疗后患者获得了治愈,并且保持了1.0的中心视力。
婴幼儿眼病筛查有什么风险?婴幼儿眼病筛查的风险总体不大。
检查结束后被检者眼睑由于使用开睑器挤压形成的压痕、红肿是常见的问题,这些表现一般半小时以内会自行消退。
其次,由于检查探头接触角膜结膜可能引起擦伤,表现为球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脱落、结膜炎等。我们在检查过程中使用的是抗生素眼凝胶,有滋润及预防感染作用。
上述损伤可能见于一些检查较久的患者,绝多数情况下会自行恢复,少数情况术后使用眼药后会恢复。比较少见的严重风险是检查过程中婴幼儿哭闹、误吸等情况引起的窒息。检查过程中医生会注意观察婴幼儿的全身情况,窒息发生可能性极小。一旦发生,医生会对婴幼儿进行施救。
婴幼儿眼病筛查费用是多少?需要怎么准备?
检查的费用是元。检查前需要禁饮食1-2小时,检查前1小时需要使用散瞳眼药水扩大瞳孔。
该怎么联系呢?
医院每周二下午固定开展筛查。
在产科与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患者请与产科医护人员联系预约检查;
新生儿科就诊的患者请与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联系预约检查;
复查及在眼科就诊的患者请到门诊六楼诊室预约检查。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