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手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裸眼
TUhjnbcbe - 2025/3/1 18:37:00

本报记者陈杨曹学平上海报道

11月27日,由复旦大医院、中国斜视和小儿眼科杂志社、上海激光与裸眼3D视觉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一届裸眼3D视觉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期间同步举行了裸眼3D视觉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联盟的成立仪式。

资料显示,裸眼3D显示技术是一项基础科学领域的创新技术。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对复旦大医院院长周行涛教授进行了专访。

周行涛表示,“裸眼3D显示技术在双眼视功能训练、近视防控等眼科领域有较大发展潜力,但该领域的医工交叉与创新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联合一些眼科同道从年起开始进行裸眼3D技术与基础研究、医疗器械创新融合,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数字化裂隙灯、近视防控等方向进行了初步探索。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组建了裸眼3D视觉工程创新联盟,希望利用裸眼3D技术,能够从基础到临床,为更多眼科患者、视知觉等视功能受到影响的患者及近视患者服务好,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光。”

在近视防控上的作用值得探索

《中国经营报》:裸眼3D技术具体可以应用于视觉大健康领域的哪些细分场景?这项技术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周行涛:3D显示技术应用的场景是非常广的,我们的很多生活、娱乐场景都运用到了。而在视觉健康的领域中,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讲,它还处于开始阶段,还在不断探索中。

我觉得它的应用场景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视功能的评估、筛查和训练。我们现在检查视功能,特别是双眼视功能检查,如做立体视觉检查时,需要戴红绿眼镜。而运用裸眼3D技术就不需要戴,有一定优势。在筛查和评估之后,还要训练,以进一步改善双眼视功能,在实践中,裸眼3D技术可以做到,有特色。

第二是在裂隙灯上的运用。我们用常规裂隙灯给患者检查时,医生双眼贴近镜筒进行观察。现在我们可以直接看屏幕,显示屏上的裸眼3D所呈现的图像更细节更生动立体。这一点还没有达到规模化应用,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这一新技术在眼科的应用,我很看好。

第三是在手术示教和远程会诊。过去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会诊,我们看到的图片和视频毕竟还是二维的。现在我们有裸眼3D显示,效果就不一样:举一个例子,在西部边远地区的某一眼科使用裸眼3D裂隙灯,作为眼科医生的我在上海通过5G进行会诊,看到的图片和视频与在现场看到的一样,有立体细节,这样低时延的远程会诊效果无疑更好,将来也会被推广应用。

此外,我认为裸眼3D技术在近视防控上的作用也非常值得探索。看3D显示所引起的调节等眼生理反应,与看传统的2D电脑、平板和手机等有所不同,这意味着真实3D显示,可能也有助于近视防控。这些还在继续探索,裸眼3D技术在近视防控上的作用,需进一步探讨,也值得期待。

《中国经营报》:此前我们说,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每天两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和包括配戴角膜塑形眼镜在内的光学干预是近视防控的“三大法宝”。裸眼3D技术相较于以往的近视防控和治疗手段,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周行涛:现在的孩子常常在电脑、平板前花费较多时间,长时间近距离观看平面物体(平面固视)会诱导近视发生发展。如果用3D显示,看到有深度感的画面,比如广阔的天空、远处的绿洲,或是遥远的海平面,有不同的视觉体验,这对于近视防控及减轻视疲劳等,至少有辅助作用。

尽管在物理层面上,看到的是30厘米屏幕上的画面,但我们的大脑判别这些广阔、深远的“空间”,眼睛产生的调节是不一样的。也有推想,这种和自然户外“相似用眼”,相当于把户外的立体体验搬到家里,如果能有更多的研究证实这种效果,将具有一定优势。

医工交叉实现突破

《中国经营报》:裸眼3D技术在近视防控等视觉大健康领域中,具体是如何与AI、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相结合的?可以达到什么水平?

周行涛:以近视防治为核心的青少年视觉健康,第一是要筛查出来,第二是要形成科学的可靠的数据,自动建立屈光发育档有很大价值。用传统裂隙灯进行眼部筛查时,需要医生挨个地看,如果用裸眼3D裂隙灯,将图片即时以3D形式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自动储存,跟踪时可以对照,非眼科医生都可能完成。

进一步地,我们现在对于采集的2D图片的处理能力已经比较成熟,AI裂隙灯已在应用,虽然只是初步应用,但将来会成规模。通过大数据、AI处理具有立体细节的3D图片数据,使得诊断更准确,当然这需要时间研究。在医工交叉融合积极推进的当下,研究人员联合攻关,有一天技术方案成熟后,就可以为眼科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经营报》:裸眼3D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有不少企业在跟进。当下裸眼3D技术的发展和落地存在哪些瓶颈?

周行涛:裸眼3D技术现在确实是

1
查看完整版本: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裸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