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暑假期间孩子的“高强度”用眼,让很多家长都在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以致于产生不少担心:
“要不要带娃去检查一下配个眼镜呀?”
“戴眼镜后,会不会就摘不下来了?”
“听说戴眼镜度数会越来越深?”
“那还是别让孩子戴眼镜了...”
关于孩子近视,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误解,认为近视戴眼镜之后就再也不能摘镜,度数也会越涨越快,以致于即使知道孩子已经近视了,也迟迟不敢给孩子配戴眼镜。对此,医院视光科范春雷主任表示,孩子该不该戴眼镜,要看孩子是“真近视”还是“假近视”。
01孩子近视了,该不该戴眼镜?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近视分为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眼球发生的功能性改变,多发生于青少年。通常情况下,发生假性近视后,孩子的视力会在数周或1-2个月内下降,但得到适当休息或通过散瞳后,是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恢复的。
但如果家长在孩子发生假性近视的阶段没有及时进行防控,或直接配戴眼镜的话,很可能会加快近视发展,变成真性近视。真性近视是眼球发生器质性改变,眼球会随着发育使前后轴变长,进而发生近视。
一旦确诊为真性近视,则很难通过自我调整来恢复,这时则应该及时配戴眼镜进行视力矫正。配镜的目的,一是让眼睛能看清楚。孩子处于一个眼球发育的关键时期,近视带来的朦胧视觉可能导致发育迟缓,形成弱视;二是延缓近视发展。配戴眼镜可使矫正视力达到正常,视物清晰,眼睛不容易疲劳,从而防止近视加深。
不过,有些家长认为戴镜会加深近视度数,其实是误区。有些青少年儿童近视加深,是由于孩子眼睛处于生长发育期,同时过度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这时就需要家长、老师等共同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
范春雷主任建议,当孩子眼睛看不清时,不要盲目或焦虑地为孩子配镜,要及时到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并加强防控。
02近视可以预防吗?
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远视眼,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发育,眼轴渐渐增长,孩子的视力也从远视变成正视。但是如果孩子的远视储备消耗过多,眼轴增长过快,孩子就可能成为近视。
范春雷主任建议,孩子从3岁开始应该每3~6医院做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通过裂隙灯检测、眼位检查、视力检查、电脑验光+眼压检查、焦度计检查等14项专业化检测,定期地记录孩子的眼轴、角膜曲率、眼压、屈光状态等来形成孩子的屈光发育档案,密切跟踪孩子的视觉健康发育情况。如果发现孩子的视力发育趋势不太理想,应及早进行干预,科学防控近视。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可以排查孩子是否有近视、远视、散光、斜视、弱视或者其他的眼病。0~6岁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及早发现眼部异常情况,则更有利于治疗。
范春雷主任强调,近视可防、可控、不可治。因此,对于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早预防。爱尔眼科率先提出5P近视管理模式,从“Prevention预防为先”、“Prediction科学预测”、“Process流程标准化及个性化”、“Platform平台支撑”和“Parents家长守护”五个维度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从“近视预防”到“近视控制”的个性化综合解决方案,助力家长科学防控孩子近视,做好孩子近视防控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