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
那些小故事
·营山校区·
在从事康复训练的这一年中,
我有过迷茫想放弃的时候,
也有欣慰坚信自己
能在阳光路上一直走下去,
下面是我在康复工作中的
点滴感动记录:
故事NO.1
记得刚到中心不久手里接到一个特别的小男孩,眼睛斜视的孤独症孩子,他的妈妈也是一位眼睛特别不方便的残疾人,但是妈妈并没有为此而放弃孩子的康复,无论天晴下雨她都能将孩子准时送到中心上课。而那时的我对康复的概念还是有些模糊的,上课仅限于模仿,而对于实质的意义还不够理会。在教孩子时仅限于仿说和认知但孩子根本就不配合我的指令。康复训练的方法和内容也受到了限制,为此我也请教身边的同事,自己也会在抖音等APP上学习一些方法,但都不够系统,时常感到耽搁了孩子的进步而内疚。不过很庆幸的是我有机会及时的自费参加了四川专场的孤独症康复专业先修课,学习了《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孤独症儿童在校康复方法》,并运用了其中的位置提示和及时强化,孩子就有反应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能将学习的常见十种水果进行配对、区分、命名和短句表达。孩子的表现让妈妈觉得很是出乎意料,而且在那之后孩子妈妈经常还跟我请教在家里要教些什么,怎样教。时常主动给我一起分享一些孩子在生活中点滴进步的视频。我感受到了康复路上老师的价值和幸福。故事NO.2
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