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视力问题,一直是家长们的心头大事,尤其这几个月在家里,看书刷题做手工,看英语动画片、全天候网课……哪样不需要用眼睛?
怎样发现孩子近视的苗头?怎样辨别假性近视?每天2小时的户外时间如何保证?看专家怎么支招。
这段时间,各地陆续开学复课,许多小朋友回到校园,第一件事就是兴奋地交流:“妈妈带我去检查过视力了,你去过了吗?”
孩子聊得起劲,各位老母亲却是真的心忧!
孩子才读一年级,开学返校发现,班上竟然有5个小朋友戴眼镜了,而且都是平时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估计网课期间在家鸡血比较多、又缺乏户外运动,等看不清了才恍然惊觉已经近视了。
一位民办小学三年级班主任说,这次开学全班总共来了22个孩子,有5个孩子因为近视比较厉害,所以白天一直戴着眼镜,还有2个近视较浅,语数外上课时戴眼镜;另外还有3个是晚上戴OK镜,总共10个近视了!
还有一位五年级家长说,孩子抱怨班里几个大个子坐到了第一排,挡住了后面同学的视线,一问老师才知道,原来他们都已经出现了近视征兆,只是暂时还不想配镜矫治,所以位置调换到第一排,方便看清黑板上的字。
不仅如此,更让人忧心的是,许多幼儿园小朋友也出现了眼睛痒、眼屎多、经常揉眼睛的现象,好几位眼科医生说,这两个月来检查视力的幼儿园宝宝很多,虽然还没有近视,但眼轴疯长,照这个趋势下去,很可能小学一年级就要近视了。
孩子的视力问题,一直是家长们的心头大事,尤其这几个月在家里,看书刷题做手工,看英语动画片、全天候网课……哪样不需要用眼睛?何况缺乏户外运动,更加剧了近视的发展。
上海青少年儿童视力专家汪晓倩,为家长分析最疑惑的5个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孩子近视。
01怎样在家发现孩子近视的苗头
门诊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这几类小朋友来就诊:
在家里面看电视,眯眼睛或者凑得很近;有时会斜着眼睛看东西;或者自己感觉到看黑板看不清楚了。
很多家长会把这些认为是近视的苗头,但很可惜,往往发现这类苗头再来检查时,近视度数都已经在度以上了。最近有孩子来检查,近视疯长50%,家长真的懊悔不已。
其实,可能在一年前,这个孩子就已经有近视的苗头,只是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所以家长没有发现。
要讲近视的苗头,我们得说两个概念,远视储备和眼轴。
眼球最初是一个扁扁的小球,这时孩子处于远视状态,远处的图像是落在视网膜后面的;随着生长发育,眼球也会长大,远视会随着眼球变长而消耗,直到18岁左右生长发育完成,眼球也正好长到既不近视也不远视的状态,这是一个理想的发育过程。
目前由于户外活动大量减少,近距离用眼大量增多,小朋友的眼球从学龄前就开始提早发育,在8~9岁很可能远视就已经消耗完,之后就变成近视了。
我们把正常发育过程中存在的正常远视度数称为远视储备,意思就是留着之后会逐渐用掉的;而用眼轴来描述眼球的前后直径,眼轴越长,图像离视网膜越来越远,近视也就越厉害。
所以,要尽早发现近视苗头,就需要在孩子三岁起,还没有开始大量学习用眼时,就到眼科进行定期随访,每半年监测数据变化,重点监测眼轴增长速度的变化,并且结合度数、视力、曲率等情况,一旦数据变化异常,就要注意防控,这才是真正的“近视苗头”。
这里我还要补充一句,眼轴也并不是长得越慢越好,对于有一些高度远视的小朋友,我就非常希望他眼轴要快些增长,以解决他的远视弱视的问题。
02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假性近视
最近很多家长带孩子来检查,一查就已经是近视了。
这些家长很疑惑:“小孩子不都是先假性近视的吗?怎么一来查就真性近视了?”
其实,所谓“假性近视”,是以前沟通中为了便于患者理解而发明的词汇,其实指的是调节痉挛,它本身就不是近视,只是和近视有非常多的相似点。
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照相机,原本镜头可以变焦拉远拉近,但调焦的齿轮突然卡住了,只能看清楚近距离的物品,而怎么都看不清远处。假性近视,也就是肌肉痉挛,就相当于齿轮卡住了。
怎么来判断是肌肉痉挛还是真的近视呢?
医生就会针对痉挛的肌肉,用一点肌肉松弛的药物来看看,这个药物,就是我们常说的“散瞳药”。
许多家长对散瞳有抗拒心理,怕伤害孩子眼睛,但其实检查用的散瞳药都是一过性的,会排泄掉,药效也会消失。但在药物起效的这段时间里,孩子确实会感觉不舒服,怕光、看近模糊等,对于有风险的活动也要避免参与。
快速的散瞳剂往往就是当天跟次日,而阿托品这类长效散瞳剂往往是2~3周,而阿托品又恰恰是控制近视目前唯一明确有效的药物,它也是一种散瞳药。
当我们发现孩子检查出近视度数时,会点散瞳眼药水,等起效后再看。如果散瞳起效后,没有近视,那就说明是肌肉的痉挛,也就是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仍然有近视,那就是真的近视了。
那么,假性近视最终会变成近视吗?
这是有可能的,但并不是因为肌肉功能不好就会造成近视,而是因为他们都有同样的诱因,大量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导致。
03散瞳是视力检查的必须项吗?
很多家长都有这个疑问。
有的家长和小朋友因为害怕散瞳,会隔很久才敢去看一次眼睛;还有的家长觉得没有散瞳的检查不靠谱。
其实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综合考量要不要在检查时安排散瞳。
比如一个孩子如果是定期随访,在医院建立过屈光发育档案,医生就会对比孩子之前的检查数据,如果数据完整而且变化不大,往往就不需要散瞳。另外,有些学龄前小朋友,配合和表达有所欠缺,那么散瞳的数据往往就更加准确更客观。
当然,要不要散瞳,最重要的依据是看是否影响治疗方案。
譬如这次复诊只是为了明确弱视好转的情况,度数往往在短时间内变化不大,那就不用散瞳,或者说复诊只是为了确认近视控制的情况,眼轴的增长就已经足以判断了,那也不必反复散瞳检查。
一般在下面几种情况,我们会建议散瞳:
比如第一次确诊有度数异常的时候,12岁以下往往都建议要散瞳来确诊,12~19岁可以根据情况酌情使用;
发现有斜视的时候,更应该要散瞳检查;
怀疑存在调节痉挛,也就是刚刚所说的假性近视,就需要通过散瞳来检查;
验光的时候矫正视力不理想,又找不到别的原因,也需要散瞳明确。
临床上,小瞳验光就是我们所说的不点眼药水的这种验光,如果跟临床症状匹配不起来,或者怀疑准确性的时候,也都需要进行散瞳验光。
04怎样才能预防近视?什么算“户外活动”?
坊间有很多号称可以预防近视、控制近视,甚至治疗近视的方法,比如针灸推拿等,其实大多数没有经过严密的临床验证。
只有户外活动,特殊设计的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还有部分药物,这是目前认为明确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
尤其是户外运动,研究证明每天40~80min可减少20%~50%的近视发病率。
室内近距离用眼时间长(一天高达2.5小时,学校除外),长期近距离学习,“户外活动”时间被不断挤压,势必增加孩子近视风险。
什么才算“户外活动”?
第一,只要眼睛直接接触到阳光就算户外,比如你站在阳台上,打开窗,让阳光能直接晒过来就算!
第二,户外有效的原因在于光照强度,有研究证明,只要光照强度提高到1万Lux以上,就能明显抑制近视的发生。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常室内的照明大概是到Lux;
孩子学习的台灯,通常也只有0Lux左右;
但户外哪怕是阴天、傍晚,也能够达到1万Lux!
正午太阳照度甚至可以达到10万Lux!!
所以任何日常人工照明的光照强度都完全无法与户外相比!
05户外时间不够?2招来挽救
国际上的研究有共识,如果要户外暴露发挥作用,建议每天暴露2小时!也就是一周总量要有14小时左右。
有家长说,孩子学业压力大,每天要保证户外2小时有点难。那么,解决方法有两个:
第一,拆整为零。
其实在总时间一致的情况下,零碎时间晒太阳比连续时间要更有效。我们要让孩子注意抓紧碎片时间到户外,比如每节课下课时间,上下学路上尽量多步行,回家先在楼下玩一会儿……
有些家长可能会让孩子放学后先做作业,但从护眼的角度,我们建议一放学趁阳光强度高,先到户外活动一会儿;
另外,如果你们家阳台没有封窗,那么在傍晚阳光依然明亮但不刺眼的时候,让孩子到阳台上看书做作业勉强算“户外时间”。
如果你们家阳台都封起来了,那就尽量把孩子的书桌靠窗放,看书写字的时候把窗户开到最大,让阳光充分射进来(要注意避免中午阳光过于猛烈的直射,这个家长应该有经验),这样勉强能算在“户外时间”里。
第二,满足每周总时长,双休日尽量抽半天在户外。
现在的孩子作业多,学习班也多。
但是,只要能维持每周户外活动总量在10个小时以上,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的风险;当总时长增加到19个小时,就能够抵消弹琴、画画等每天高强度的用眼活动。
所以,周末不防抽半天时间,让孩子在户外,做运动,或一起出游,既能给孩子“补回”户外时间,也能帮孩子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