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近视率随着年级升高快速增长,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0%,初中阶段从初一年级的64.9%增长到初三年级的77.0%。高三年级学生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高于度)占比高达21.9%。这是去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发病形势严峻。
9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全国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工作的通知》,并邀请相关专家以“在线访谈”形式介绍近视防控相关科普知识。中国疾控中心学校卫生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教授马军指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主要包括7个方面:筛查视力不良与近视、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建设视觉友好环境、增加日间户外活动、规范视力健康监测与评估,以及科学诊疗与矫治。
戴眼镜后度数加深是误区,孩子近视应首先考虑配眼镜
有不少家长一直对孩子戴眼镜有所顾虑,认为戴上眼镜后度数会越来越深。对此,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医院主任医师邹海东指出,这种顾虑是错误的,没有科学依据。
邹海东说,已出现近视症状的孩子不戴眼镜,会造成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使其近视进一步发生、发展。如果孩子长期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胀痛,甚至出现头痛、恶心、失眠等症状,会使得孩子不愿意长时间看书、写字,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如果孩子有了近视症状,还是应该考虑配眼镜。一般认为,如果裸眼视力在0.8以上,近视度数比较低,如75度以下,可暂时不配戴眼镜。但孩子这时候若已出现斜视了,就是眼位已出现偏斜,还是要配戴眼镜。
青少年近视度以上即为高度近视,需定期检查早期治疗
邹海东介绍,近视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高度近视,这是根据近视度数的大小来定的。成年人度以上或孩子度以上,就定为高度近视。
邹海东指出,高度近视对孩子而言,会出现进展性发展,度数将越来越深,还会发生以下几种变化:一是眼球越来越长,从外观上看,眼睛像是凸出的;有些会出现眼睛偏斜,两个眼睛眼位不正,影响美观。二是一旦发展为高度近视,无论是白天或夜间都会有视力的下降。三是高度近视也会伴发其他一些致盲性眼病,比如青光眼和白内障,其发生、发展速度比普通人要快。
此外,高度近视人群中还会出现玻璃体浑浊,眼睛前面看到有黑影飘动甚至闪光。最严重的高度近视病变在视网膜和视神经上,会出现眼前固定不动的黑影或突发视力下降等症状,这就是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黄斑病变或退行性病变。这些疾病目前虽有一定治疗方法,但效果比较差。“所以对高度近视人群,医院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控制,尽量在早期治疗。”邹海东提醒说。
散光比近视更普遍,中重度散光会促进近视发展
现在家长对孩子近视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对散光的发生常常忽视,殊不知散光也会促进近视的发展。“散光是普遍存在的,人出生时都有散光,年纪大了也会有散光。”邹海东说。
那么,什么是散光?邹海东介绍,散光和近视是有差异的。如果把近视眼睛的表面比作一个西瓜,它是一个球面,可以聚焦在一个点上;如果有散光,眼球表面就像一个冬瓜,每一个方向不是圆的而是椭圆形的,当光线经过散光的眼球,它可以聚焦在眼睛的多个点,有些点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有些点聚焦在视网膜之后,所以轻度散光时就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轻度散光者在某些距离需要动用眼睛的调节力量,会出现头痛、看东西模糊、眼疲劳;严重散光者怎么去调节都达不到清晰视力,会发现看东西不清楚、扭曲,看近看远都不清楚,近距离工作时间越长,头痛、眼胀、看东西模糊的症状就越来越厉害。
散光也分轻度、中度、重度;还分为规则性散光和不规则性散光,规则性散光分为顺规散光和逆规散光。“一般我们出生时都带有一定的顺规散光,到了一定年龄后变成没有散光,老了后有些人就变成逆规散光,这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轻度散光在孩子发育早期就存在,如果没有明显症状,可以不配戴眼镜。但有些孩子的生理过程出现得特别早,这需要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