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视力下降表现后,家长一定要医院进行检查,确定孩子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其实是一种不太合适的叫法,这个叫法是为了让大家理解这种近视不同于真性近视,这类近视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连续的近距离用眼,导致眼睛过度疲劳,调节能力出现异常引起的。简单来说,就是眼睛太“紧张”了。
假性近视在使用一些睫状肌麻痹剂(散瞳)的时候,调节可以被药物放松出来,近视随之消失(度数消失),视力恢复到正常。
区别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不能只通过电脑验光仪的单项检查,需要专业系统的医学验光。医院,我们会进行眼轴、角膜曲率检查,家长常常发现孩子检查前,要先点眼药水,这个步骤就叫做散瞳。散瞳是通过药水,麻痹过度紧张的睫状肌,使眼睛在验光时测出更加准确的度数。在散瞳的基础上,医生结合电脑验光的结果进行综合验光、检影验光等检查,就可以区分真假近视。
假性近视:“温柔”的陷阱
假性近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近视,这种近视是可以治疗恢复的。经过散瞳验光后,家长得知孩子是假性近视,难免放下防备。
假性近视一个“温柔”的陷阱,识别陷阱,正确通关,是很多父母需要具备的“超能力”。
假性近视不容忽视,谨防弄假成真
假性近视若不及时矫正和治疗容易转变为真性近视,造成眼睛器质性病变从而导致不可逆的眼睛损伤。真性近视不断加深也会增加罹患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萎缩变性、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疾病的患病概率。
对于眼睛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长不宜超过2小时,读写时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读写姿势,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33cm)、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3cm);同时,要遵守三个“20”的原则,即看近20分钟,应视远20英尺(6m),且至少达到20秒以上。此外,建议孩子每天保持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预防近视发生发展。
近视防控,防大于控,其中家庭防控是关键,家长是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一定要守住第一道防线。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预防近视发生。同时,建议家长从3岁起就定期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记录孩子屈光发育情况,1年至少2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孩子有了近视表现,要确诊是否为真性近视。如果孩子已经近视,要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干预,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苏鸣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医院集团河北省区副总院长
石家庄医院副院长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近视防控科普教育学会副会长
河北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心主任、河北省儿童弱斜视及小儿眼病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系,获河北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擅长青少年屈光不正、各类型斜视弱视及各类眼病诊断与治疗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治疗、RGP与角膜塑形镜验配、视功能训练、儿童眼保健培训等。尤其在青少年屈光不正及斜弱视等儿童眼科疾病治疗上有自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