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方首次披露CPI数据泄密案内幕
2008年至2011年,路透社累计7次精准地“猜”对了我国的月度CPI数据,如同在金融市场投下一颗炸弹。昨天上午,西城检察院首次披露了这起曾轰动一时的CPI宏观经济数据泄密案侦破内幕。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相关专业人员全部被判刑。
成立2·28专案组,目标锁定嫌疑人
2011年2月,北京市西城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按照国家保密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指示,成立了2·28专案组,对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涉嫌故意泄露国家宏观经济数据的问题进行查办。
经研究,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秘书室原副主任孙振以及上海某证券公司的郑飞首先进入专案组的视线。孙振从国家统计局掌握的宏观经济数据正是通过郑飞泄露出去的。孙振是国家工作人员,行踪相对固定,但专案组对郑飞却只了解他的工作单位、一个联系电话以及有和海外媒体接触的经历。
2012年3月1日一早,专案组成员首先赶到郑飞在上海浦西某大厦的公司所在地。但是在现场,专案组得知这家证券公司早在2011年4、5月间就搬走了。经过一番周折,专案组终于找到了郑飞单位的新址。专案组即刻驱车赶到现场,将郑飞控制起来,并将郑飞的笔记本电脑和相关证据材料予以扣押,连夜将郑飞带回北京。
郑飞落,专案组在北京同时前往国家统计局抓捕孙振。
证券业的“潜规则”:提前获取信息
孙振与郑飞就像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互相牵制。专案组的审讯策略也利用了这一点。就在郑飞返回北京的路上,郑飞的“上家”孙振被带到了西城检察院。经过一番较量,尤其是当孙振得知郑飞已经被抓获时,放弃了抵抗,承认了自己将国家宏观经济数据故意泄露给他人的事实。
郑飞在与审讯人员的几次交锋下也“缴械”了。郑飞说,他是从海外大学毕业的研究生,由于国内的经济*策多变,在分析研究上没有优势,所以想尽办法,通过各种门道寻找数据。在业内,研究员找到数据之后,为了显示自己有能力、有关系,就四处传播这些数据。结果每到月初相关单位正式公布数据之前,整个业内的经济数据就已经是满天飞了。
“这就是证券行业的潜规则。”郑飞说。
从个案到串案先后立案8件8人
西城检察院反渎局局长傅晚雨坚持从案件中找线索,从线索中深挖犯罪。最终这件个人泄密案被专案组从个案到串案,从小案到大案,最终成为先后立案8件8人,涉及秘密级和机密级国家秘密数百件的特大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
此后,专案组又发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副处级干部伍超明涉嫌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伍超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认识得很清楚,到了检察院就很快承认自己已多次泄露国家秘密。
专案组开始对伍超明的关系人群进行了调查梳理,从中筛选出从事金融证券领域的多名人员,在讯问时便有的放矢,伍超明因此供述了上百项宏观经济数据泄露的事实。专案组以此为线索最终发现并成功侦破了伍志文、刘西江、刘士骏、林松立等系列泄密案件。
经济数据泄密就像一个产业链条,从上到下,从源头向外扩散,“口口相传”。整个案件就像是一条藤蔓上结出的瓜,被一个个顺着藤蔓摸出来。
最终,法院判决,孙振因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郑飞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伍超明因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