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本报曾报道叶国彬、*艳夫妇替患有癌症的儿子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以期让儿子生命得到延续。就在今日凌晨,这位年仅9岁的小男孩在睡梦中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晋江经济报,赞今天上午,晋江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帮忙联系了接收单位。作为晋江第七例遗体捐献者,小男孩捐献的眼角膜,将为厦门眼科中心4名患者带去光明和希望,他的遗体也将捐献给厦门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研究。他的生命,将以另一种方式存续于人间。
让短暂的生命更有意义
“爸爸,你煮的香肠真好吃!”这是叶国彬听到孩子的最后一句话。直到今天下午,他还恍惚觉得,孩子说的这话还萦绕在耳边。
昨日傍晚5点多,叶国彬和往常一样,匆匆煮好晚饭,等待和上白班回来的爱人“交接”,然后他就要去附近鞋材厂上夜班。
“这几天他胃口挺好,我就特意煮了从老家带来的香肠,这是他最爱吃的。”临走前,看到孩子吃着香肠无比满足的样子,他才放心去上班。没想到,这就是最后一别。
今天凌晨5点多,上完夜班回来的叶国彬准备上床睡觉,触碰到孩子冰凉的手脚,发现不太对劲。于是,他连忙坐起,叫醒孩子妈,打开灯一看,孩子的嘴唇已经乌黑,鼻子没了呼吸,肚子和胸口也几乎冰凉,仅存一丝余温。
他们不愿接受,不想放弃,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坚持送医。而在送医的路上,他们意识到,孩子真的已经离开了。早上7点,叶国彬联系了晋江市红十字会,忍痛决定将孩子遗体捐献出去。
“虽然心里早就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是真正到来了,我们还是无比悲痛。”叶国彬夫妇哽咽道。
由于病情复发,半年来,小男孩的视力每况愈下,两个月前已经完全失明。但是懂事坚强的小男孩每天还是积极生活,只是偶尔难受的时候,似懂非懂的他也会说出“我不想死”这样的话。每当这时,他的父母心如刀绞。
如今孩子的离开,叶国彬觉得,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解脱。
通过遗体捐献,更好地帮助医生找到髓母细胞瘤的病因,是叶国彬夫妇的心愿。
“虽然很舍不得,但是我们不后悔。如果我们这样做,能多挽救一名患者,一个家庭,我们就很欣慰了。”叶国彬说,他们无法留住自己孩子的生命,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他短暂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
叶国彬、*艳夫妇来自四川一个小县城,*艳在陈埭一家鞋厂打工,叶国彬是一名货车司机,两人来晋江已有5年。他们与9岁的双胞胎儿子一起租住在陈埭南霞美村的一间公寓。
年5月的一天,他们发现大儿子眼睛经常斜视,医院检查。一番辗转后,没想到,大儿子的病是髓母细胞瘤4级,也就是脑癌。医生说,这种病治愈率只有万分之一。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年6月,他们将儿子送到首都医院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很顺利。然而,今年3月初,儿子的病症复发,每天只能通过注射药物才能减轻疼痛。
得知儿子病情无望后,叶国彬夫妇就萌生了捐赠儿子遗体的想法。在与晋江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沟通后,他们为儿子填写了遗体捐献志愿书。
自从儿子病情复发后,叶国彬就彻底放下拉货的工作,全身心在家照顾儿子,只想陪儿子走完最后一段路,给儿子更多陪伴。
“一想到他还有一部分存活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内心好像有了一些寄托。”看着手机中儿子的照片和视频,叶国彬再次红了眼眶。
生命因其短暂和仅有一次而显得尤为宝贵。然而,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却战胜了短暂,使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成为永恒。
“很感动,也很钦佩。”晋江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曹荣山表示,家属忍着巨大的痛苦做出这个决定,帮助其他家庭得到新生,这是十分高尚的人道主义行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值得人们尊敬和颂扬。
本报记者:沈茜陈巧玲本期编辑:郭秋莹本期审核:李剑锋刘莹莹
最新!晋江4家医院恢复24小时采样服务!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晋江发布重要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