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手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会画画的宝藏儿科大夫,用手绘与患
TUhjnbcbe - 2023/7/18 21:05:00

谈及医生,

你对这个职业的印象如何?

神圣?敬业?还是严谨?

你能想象医生创作漫画的样子吗?

今天,

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

跟随小布,一起来认识这2位宝藏儿科医生。

面对年幼的患者群体,面对特殊的先天性病例,

除了精湛医术,

他们还有着自己的独特关爱方式,

那就是用“画笔”与疾病过招,

用“手绘”与患者沟通。

眼科医生手绘漫画科普,生动传播医学知识

戴着一副眼镜,语言干净利落,如果不是身上的白大褂,很难想象85后的眼科医生李谐是位“漫画家”。13年的从医生涯里,她已经手绘了几百幅漫画,而“读者”正是患者。瞧,上海儿医中心眼科门诊大厅,左右两幅大型漫画让孩子瞬间暖心,墙上的眼科科普也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漫画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眼科主治医师李谐告诉小布,“有时在门诊,跟患儿家长解释得手舞足蹈,他们还是很难完全理解与接受。”比如假性内斜视,主要是由于亚洲人鼻根扁塌,内眦赘皮等影响,视觉上看起来很像“斗鸡眼”。“我用简笔画告诉家长,可以通过角膜映光点来判断是否内斜视。这样既能帮助家长理解专业问题,又有助于减轻焦虑。我也意识到图画确实是个很好的沟通工具。”后来,李谐越来越多地使用图画来解释比较专业的眼科概念,沟通也顺畅了不少。很快,李谐的漫画科普也受到其他科室青睐,比如经常要面对“最柔软人群”的麻醉科——明亮的手术室、温馨好玩的等候区、完整的麻醉流程、全麻对孩子有什么影响......色彩柔和、场景温馨的漫画,将真实环境高度还原,让孩子和家长对手术麻醉有了全新的心理预期,减少手术恐惧。

外科医生创作《手绘笔记》,让患者“秒”懂病情

因先天畸形而需手术治疗、病儿对疼痛产生恐惧心理、与患儿家属沟通频繁……这些都是小儿外科的特点。面对专业的手术和疾病原理,简单的手绘草图,往往成为医生与家属沟通中简洁有效的方式。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胡明把一张张草图完善成了一本专业的《小儿外科手绘笔记》。说起画画的爱好,胡明医生的启蒙老师正是自己的外公:“外公也是小儿外科医生,最早的时候是帮外公画讲学的PPT,当时是投影到墙上,所以我都画在那种透明薄膜上。后来受到我们主任的启发,用画图的形式给病人和家属做手术演示。”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小天(化名),一家三口来到上海求医,每次焦虑的时候,胡医生都会用图画作为沟通方式。小天妈妈告诉小布,“通过胡医生画图的方式,让我理解到正常人胆总管和胰管交接一般小于三十度,而我的孩子接近直角,这是他发病的主要原因,我就更能清楚了解孩子身体里面的构造,也更了解发病原因,之后又画图讲解到如何通过手术改造来解决目前的问题。”除了标准化的小儿外科手术图谱,这本《手绘笔记》更是积累了胡明医生从医过程中遇到的经典病例,是一本记录着孩子病情发展、疑难攻破、再到可追溯病案的严谨手绘笔记。

敬畏医学岗位,挖掘自身爱好,做有温度的医生

“我首先是一位医生,我先要把自己的临床知识稳定下来,并不断地去扩充和提高,再进一步用我们的图画去丰富,希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眼科主治医师李谐“作为一名小儿外科医生,我希望我病人的家属包括大一点的孩子能了解他生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怎样才能根治、需要经过几个步骤,主要的目的是让医患便于沟通,等到退休之后,让我觉得还留了一点东西,没有愧对自己的人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副主任医师胡明不管是手绘科普的眼科医生李谐,还是创作《小儿外科手绘笔记》的外科医生胡明,他们都表示,不断精湛医术依旧是他们不变的初心,工作繁忙的同时并不妨碍自己挖掘善于坚持的爱好,用不一样的方式在医学道路上开花结果,从而更好地服务儿童患者,做一位有温度的医生。

文字:李理

摄影:王超

编辑:邹莹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会画画的宝藏儿科大夫,用手绘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