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文婷
“这次进藏,我们要对近两年已经接受斜视、弱视治疗的患儿进行复查,重新免费验光配镜。还计划为70多名斜视儿童免费进行手术治疗,为名藏族同胞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9月份,医院院长王利华将率领眼科医疗队第7次进藏,“每一次去西藏,都让我获得更多被需要、被肯定、被尊重的感觉,也让我愿意用更深的热情去回报这片土地。”
如王利华这般,一批批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人才前赴后继,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作出重要贡献。*的十八大以来,山东3批共选派名**干部、名教师和医生以及名其他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援藏工作,实施项目个。一项项民生工程、一批批援建项目、一次次帮扶活动,都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身影。
“谢谢王医生给我带来光明,能再见到您真是太好了!”去年,王利华在藏族女孩边琼所在的小学进行视力筛查时,再次遇到了这位年轻的老朋友。早在年,王利华带队开展第3次“西藏光明行”时,母亲曾带着3岁的小边琼前来救治,当时她的两只眼睛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小边琼被接来济南,医院,王利华给她的两只眼睛都做了白内障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如今,边琼的两只眼睛清澈透亮,视力都达到了0.8。
经历6次援藏,王利华注意到,西藏大多数地区儿童眼保健水平较低,尤其在斜视弱视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方面基本是空白。自年起,他先后为近万名藏族儿童进行了斜视、弱视、近视筛查,为多名藏族儿童免费配镜,为52名藏族儿童免费实施了斜视矫正手术。“我计划5年内为山东对口支援的日喀则市5个县区的儿童,都进行一次免费眼科检查和治疗。”王利华说。
伴随着山东援藏干部人才的到来,西藏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十八大以来,山东帮助西藏实施县、乡(镇)、村医疗机构改造项目6个,建设和完善市县乡医疗卫生机构16处,新增床位张;建成9个远程会诊中心、心电中心、影像中心,医院眼科中心日喀则工作站;医院、医院等医疗机构专家多次赴西藏开展“西藏光明行”活动,为名白内障、小儿斜视患者和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实施手术,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规范用药治疗余人次。
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位于年楚河畔的日喀则市白朗县,原本是以青稞种植为主的传统农耕区,现已成为西藏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了“一园三区34基地”的产业发展布局,带动年楚河沿岸34个村发展果蔬种植。
“日喀则市农业园区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山东援藏组建的农业小组团功不可没!”提及近两年日喀则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日喀则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文永松对“小组团”赞不绝口。
“农业小组团经常来园区把脉会诊,教我们培育新品种、掌握新技术,现在我们方向明、思路清,越干越有奔头!”白朗中农圣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德利说,在农业小组团扶持帮助下,该公司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建设第七代冬暖式大棚栋、玻璃连栋温室4.27万平方米,成为集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展示展销、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年接待游客约4万人次,实现收入万元。
“实现从输血到造血、从代替到带路的转变,是我们小组团一直以来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农业小组团成员国立旺介绍,小组团从服务科学决策、开展项目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等三个方面精准发力。针对产业发展方向不明晰、产业规模扩大缓慢等问题,农业小组团两次邀请山东果蔬和农牧专家到日喀则专题调研,研究农牧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和措施,形成了高原绿色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还争取援藏预算外资金万元设立科技援藏专项资金,支持鲁藏两地科研机构联合攻关。与此同时,小组团为日喀则培训农技人员等余人次,援藏人才帮带团队30个、培养技术骨干余名。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当乡雷贵村幼儿园教室的一面墙上,3张图片展示了幼儿园的曾经和现在。“幼儿园曾借用老村委会办园,房屋破旧不说,遇上刮风下雨天气,还漏雨透风。现在幼儿园宽敞明亮,跟城里一样!”提起山东援建的村幼儿园,雷贵村村民索朗竖起了大拇指。
教育是民生之本,为了让优质教育资源在雪域高原生根,山东在西藏新建、改扩建齐鲁高级中学、初中、小学、幼儿园等45所,新增面积10.06万余平方米,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3个百分点,桑珠孜区率先在西藏实现村居标准化幼儿园全覆盖。同时,山东11所中高职院校与日喀则市职业学校结对共建,选派教师44人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承担教学课题49项。
多年来,山东的援藏干部人才一茬接着一茬干,不管人怎么变,不变的是造福当地百姓的初心。正如日喀则市聂拉木县藏族老大娘罗珍所说:“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所做的一切!”来源:大众日报
来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