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手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位老专家推荐年轻人选择这个职业 [复制链接]

1#

在浮躁的世界里,我们与你风雨同舟

过去,我们选择职业,就是找一个饭碗。

不过,现在让自己孩子捧一个铁饭碗还很重要吗?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是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有存在感、有成就感和有使命感的人,而且一辈子都这样。”著名小儿眼科医生于刚说。

终其一生,能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这样的人生,才值得过。

这个职业,就是医生。

名医收入高、受人尊敬,但是因为学习时间长、医患纠纷多等饱受诟病。

事物都有两面。

于大夫说他有三个原因向年轻人推荐这个职业。

01

快速反馈

人的本性是重视反馈的,比如游戏上瘾者,追求的是社会存在感的虚拟反馈。

医生得到的即时反馈,它不仅是在巡查病房时看到病人病情好转的一刻,更是看到一例手术为病人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36年前,于大夫有个斜视病人,62岁,于大夫说,可以手术,但是手术也已经无法恢复视力,大爷听后坚持做手术,这个简单的斜视矫正手术花了40块钱,30分钟。

两个月后的一天,很冷,黑天时,于大夫的门被推开了,那个做过斜视矫正手术的大爷气喘吁吁地走进来,他背着40斤的土豆走了40里路来感谢于大夫,大爷说:“谢谢你为我做了手术,我做手术不是为了老来俏,是因为儿子在工地重伤、老伴瘫痪在家,我要撑起这个家来,我去工地应聘保安,他们不要我,因为农村有句话“眼斜心不正”,等我做完手术,又去应聘,他们就用我了,还让我管了四个人。“这也就相当于保安队长了,大爷满意地嘿嘿笑着。

于大夫说:“我只是给大爷做了个斜视手术,却改变了他全家的命运。那年我26岁。“

于大夫说那40斤土豆是他这辈子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这件事情也在他日后从医生涯里时时鞭策着他。

后来于大夫顺风顺水,34岁成医院院长、38岁破格晋升了正主任医师、当选第4医院院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评为全省突出贡献专家、当选市*协副主席。

但是于大夫还是做了一个决定:辞去职务,医院做一名眼科大夫,他想凭自己的本事在北京安度晚年。

医院的经历让他深刻地领悟到,当一名医生的另一个巨大的收益。

02

终身学习

有一天,医院ICU请他去参加一个病危婴儿的会诊,会诊结论婴儿患鼻腔肿瘤,但由于婴儿只有10天大,当时发生了合并脏器衰竭,没有救活。

接下来几天又有多例类似病症,于大夫觉得不对,鼻腔囊肿不可能有这么多。他带领全科医生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是一种叫做婴幼儿泪囊膨出症的罕见泪道病。

15年前,中国的泪道手术是个空白,很多病患家庭失望而归。

要在婴儿0.9毫米粗的泪道里面检查、手术、激光,有时还要伸进去一个内窥管道,况且宝宝要全麻,可见手术难度之大.

但于大夫下决心攻克这个难题,他先后到美国、德国、加拿大和台湾考察学习,查阅了多篇文献,最终他发明了几种儿童泪道插管手术新技术,还引入了美国的球囊管技术,12年里,他成功为名“泪眼宝宝“实施了各种泪道手术。

于大夫说:“目前国内儿童泪道插管的三项国家专利都是我再次学习后的结果。那年,我50岁。“

这些年来,还有一件事敲打着于大夫的心灵:

年的一天,一对农村的父母抱着一个5个月的宝宝来就医,宝宝患双侧视网膜细胞瘤,当时的方案只能是摘除眼球,孩子父母一听,抱头痛哭,于大夫只能安慰他们并为实施手术做准备。

下午4点的时候,保卫处打电话给于大夫,说医院东门垃圾箱里有个弃婴,因为眼上有胶布,所以怀疑是于大夫的病人,叫于大夫去看看。

于大夫说他永远无法忘记,在他打开襁褓的那一刻,孩子一双无助无辜的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他,孩子没有哭。

于大夫在两年里先后目睹了4个弃婴,其中2个都是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

当时,我们的医疗水平,对这种病例就是摘除眼球,来一只摘一只,来两只摘一对。

这是为了保命。

弃婴的眼神、孩子父母的哭声深深地刺痛了于大夫。

于大夫通过研究,发现欧美国家通过化疗让眼瘤缩小,然后用激光冷冻,根本不用摘除眼球。

化疗,需要血液科介入,但血液科太忙,于大夫冒着一旦出现事故要承担责任甚至被刑事诉讼的风险,在同行好朋友的支持下,开始了研究化疗之旅。

次年于大夫做了70例此类手术,85%孩子保住了眼球。目前这个项目已经成功推到全国家医院。

两年后,当那个农村的父母抱来患单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二胎宝宝时(这种病有45%的遗传率),于大夫已经能用新技术保住孩子的眼球。

于大夫说,医生不会有职业疲倦,医生每天都面对全新的、甚至是世界级的挑战,你可能疲惫,但永远不会厌倦。

这个职业,不是一马平川,一步一个台阶,并且台阶永无尽头。

医生一生都有奔头,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于大夫不用担心要靠打麻将和跳广场舞来度过余生,他已经养成了持续学习、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学习中不断突破,在学习中永远年轻。

03

终生成为一个好人

于大夫说,做医生本身就要求你不得不成为一个好人,每天都去帮助别人。

为什么名医寿命长?

那是因为:很少有职业,能像医生这个职业一样,在提升他人生命质量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而幸福感,不只是名医才会有。这些故事每天都发生在医生身边。

正是这种人生体验让医生获得尊重,有超强的存在感和成就感。

我们平时会在飞机、轮船、火车上听到广播,现在有突发病人,如有医务人员,无论你是在旅行还是在度假,请你立即赶到现场。

这是一种无差别社会责任,这个职业应该享受的殊荣。而这个级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的。

太累,不是负担,是种荣誉。

找职业,和找对象一样,不是找一个你最爱的人,而是一个让你变得更好的人。

医生就是这样一个职业,于大夫正在期待和年轻人一起走在变得更好的道路上。

今年,于大夫62岁。

编注:整编自得到大学夏季开学典礼演讲。

作者于刚是从医40年的著名小儿眼科医生,被誉为中国小儿眼科第一人。

~End~

编注:整编自得到大学夏季开学典礼演讲。

作者于刚是从医40年的著名小儿眼科医生,被誉为中国小儿眼科第一人。

也许你还想看:

教育新规里备受争议的两点,对聪明的家长更是个机会

五分钟,看懂家庭教育的四个重要概念

作者简介

培思侠,斜杠中年,专注家庭教育和认知成长。坐标加拿大。

转载请联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