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的《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中数据显示,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也就是说,我国儿童青少年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这意味着,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云端”教学的开展,给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
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已呈现发病早、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高的明显趋势
为遏制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过快增长趋势,上海市市政府不断加大儿童近视防控力度。近年来,上海市通过连续三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设立近视防控专项,由上海市市政府、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牵头开展“儿童近视综合防治-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项目,已为万儿童建立了屈光发育档案。在宝山区,由泗塘、庙行、长江路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对29个幼儿园及中小学儿童开展近视筛查,对有高危预警儿童医院,医院眼科对相应儿童进行复查视力、眼压、眼底检查、扩瞳验光及主觉验光等规范矫治服务,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预计年春节前全部完成。
#开展情况
截止年底,医院眼科已完成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建档余份,随着屈光发育档案信息接入网络平台并与居民健康档案链接,家长可上网查询孩子的档案信息及防控建议,医师也可调出档案辅助诊疗,实现近视预防关口前移。
什么是屈光发育档案?
建立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是最好的近视预警方法,屈光发育档案就是连续跟踪、检查儿童青少年眼球和身体发育的情况,与同龄儿童正常值对比,当相关的检查指标异常,向近视化发展时,能及时发出“预警”以引起家长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延后近视的发生。对已近视的儿童则采取措施减缓近视发展,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儿童屈光发育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记录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2、每隔6个月进行1次麻痹睫状肌验光(散瞳验光)。
3、记录每一阶段的屈光度数。
4、同时检查眼睛的角膜屈光度、曲率半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眼压等指数。
为什么要建立屈光档案?
01
能及早发现屈光异常。正常的婴幼儿应该是远视眼状态,但总有个限度,如果眼球发育太差,表现为眼球前后径太短,就出现高度远视状态,势必造成今后视力不良的状况。
02
能及早发现婴幼儿是否有眼疾。要知道婴幼儿的眼屈光状态,必须要把瞳孔放大,使眼的睫状肌暂时麻痹,经过验光步骤,才能得出正确的屈光的性质与度数。由于婴幼儿医院眼科进行的,眼科医师一定会检查眼位,确定有无斜视存在,也会从眼球表面查到眼底,看看是否有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或其他眼底病变。如果儿童能够配合视力检查,就能及早发现有否存在弱视。在这一检查屈光状态的过程中,等于给婴幼儿的眼睛作了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
03
能对近视眼的防治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有效作用,这才是建立屈光发育档案的最主要作用。
如果一个8岁的儿童应该有+1.50D~+1.25D的远视眼,他所表现的视力也是正常标准1.0的。如果另一位视力达到1.0的儿童经过扩瞳验光,发现他的屈光状态是+0.75D的远视或者正视眼(没有屈光度),这位儿童在今后身材与眼球发育中,会变成近视眼的概率就大些,及早发现这种情况,我们就能及早采取预防近视眼的措施。
什么时候给孩子建档?
建立屈光档案的主要对象是3~12岁的儿童,即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就应该形成这样一个近视预防和监控系统。在视力追踪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就可提前进行早期干预。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而逐渐趋于正常,一旦用眼过度,提前消耗完远视储备,眼轴增长,孩子以后发生近视的可能性比同龄人要高要早。
资料来源:上海市医院
原标题:《上海市医院联合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