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水质进入拐点时期 主要污染因子浓度下降
随着投入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治污工程有序推进,滇池影响水质类别的主要污染因子浓度呈下降趋势,水质进入一个拐点时期。
当日,从海埂东码头乘船实地查看滇池治理情况发现,滇池水体透明度有所提升,往年此时的蓝藻聚集现象并未出现,水位比之前有所上升。 通过坚持不懈努力,2013年与2010年相比,草海营养状态由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外海为中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降低3.2%,水体透明度的平均值上升26.5%。 滇池管理局机关*委书记潘家谷称,围绕 十二五 规划目标,突出 彻底截污、水体置换、生态建设 三大任务,全力推进、加大投入、多管齐下、强化管理,在连续4年干旱的不利情况下,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近年来,为治理滇池,各级有关部门规划在 十二五 投入420.14亿元进行治理,积极推进环湖截污和交通、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工程,昆明40位市级领导担任主要出入滇池河道 河长 ,实施 三年行动计划 ,使水质总体有所改善。
潘家谷称,今明两年是滇池治理实现 十二五 规划目标的攻坚克难关键时期,各方将强化截污治污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实施,保障规划项目实施,严格环境执法,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治理滇池氛围,力争实现草海湖体水质基本达到Ⅴ类,外海湖体水质基本达到Ⅳ类,主要河流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的水质目标。
2014年,昆明将完成大部分对削减入湖污染负荷贡献较大的工程,包括二环路外排水管完善工程70%工程量,以及所有规划内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年度完成38个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以上。到2015年,昆明市将通过完成投资达341亿元的100个滇池治理项目,使滇池湖体水生态系统明显改善,滇池湖体富营养化得到有效治理。
截至2013年底,滇池 十二五 规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9.99亿元,占 十二五 规划总投资(420.14亿元)的52.4%。
滇池是昆明的 母亲湖 ,属长江水系内陆高原湖泊,地处长江、珠江、红河3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在上世纪60年代,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均为Ⅱ类。1988年以后,水质整体变差,成为国家重点治理的 三湖 之一。